《中华英才》是中国期刊中最早也是唯一以人物报道为重点的大型综合性新闻半月刊,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被誉为“红墙刊物”、“领袖杂志”。
《中华英才》正式创刊于1989年10月14日,邓小平同志为《中华英才》题写了刊名。创刊30多年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中华英才》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联系的中央级期刊,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及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地市领导同志逐期阅读的期刊。
创刊30多年来,《中华英才》秉承“宣传当代杰出人物,记录改革开放进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办刊宗旨,坚持真实、客观、独家、严谨的办刊理念,融报纸的新闻性、杂志的综合性、画刊的可视性为一体,始终关注为时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和先进群体,报道范围涵盖时政、经济、文化、艺术、外交、科技、教育、社会等各个领域,已成为以人物报道为重点,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形成自身品牌价值的主流新闻媒体。
类 别:人物、时政
范围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
主管、主办单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
创刊时间:1989年10月14日
出版周期:半月刊
国内刊号:11-2611/C
国际刊号:1001-0688
邮发代号:82-423
国外代号:SM-1204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1号海育大厦18层
属 性: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联系的中央级期刊
地 位:“红墙刊物”、“领袖杂志”
联系方式:13651925336(微信同号) 15701638020(微信同号)
邮箱:290704141@qq.com
一、办刊历史
1989年4月12日,邓小平同志为“中华英才”创刊题写刊名。主管主办为民政部所属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
1989年10月14日 《中华英才》正式创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以“加强优秀人物宣传,提高宣传艺术”为主题的《中华英才》创刊座谈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对《中华英才》创刊表示热烈祝贺。国家副主席王震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受办刊条件所限,当时刊期为双月刊。
1991年《中华英才》选择从双月刊,改刊为新闻半月刊。逐步成为人物类新闻期刊的代表之一。
1996年至2000年,主管主办为中国侨联。成为对外宣传及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代表性新闻期刊之一。
2001年至2014年,主管主办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2015年至今,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
2018年6月,《中华英才》半月刊被中央宣传部正式确认为全国重点期刊。
二、刊社概况
(一)办刊方向
《中华英才》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指导,自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在办刊工作中始终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华人物》主要栏目有国事经纬、军民融合、特别策划、高层访谈、红色记忆、大师的背影、时代楷模、一带一路、特别报道、专题报道、封底人物、科技英才、书画名家、名人天下、百年人物像赞等。[
(二)人员编制
《中华英才》是1989年由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中央国家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创刊正式编制为100人。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中青年采编人员为业务骨干的较为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其中党员人数占全体员工的50%。
《中华英才》较早实行了干部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逐步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善于自主创业创新发展的采编人才队伍。在管理机制上,刊社建立了较完善的目标工作责任制,强化激励机制,落实“一岗双责”,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资源保障
创刊初期,刊社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中国新闻社、《人民画报》等国内主要新闻媒体聘请了一批资深编辑记者,作为改刊业务顾问,从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招聘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迅速充实了采编队伍。刊社还先后在四川、山东、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广西、新疆、内蒙古、安徽、辽宁、重庆、广东等省市自治区建立了驻地记者站,在美国、欧洲等境外地区聘请了驻外特约记者。
时下,传播领域正在经历媒体融合的重大变革。新兴媒体迅猛发展改变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适逢其时,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媒体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方针,《中华英才》半月刊社适时创建《中华英才》半月刊融媒体中心,优化《中华英才》半月刊网,以求拓展“一刊一网”、“一微一端”、“网络视频”、“抖音知乎”等品牌栏目。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主动寻求发展机遇,积极拓宽传播手段和生产方式,以求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努力奋斗。
三、办刊成果
(一)地位及影响
初创期间,《中华英才》上发表的展望文章及专访在海内外反响较大,刊物的影响力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中华英才》在同类新闻期刊中,无论在期刊的知名度、报道范围、报道领域、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走在了同类期刊的前列,《中华英才》也逐步成为人物类新闻期刊的代表之一。
由中国侨联、中国对外友协主管主办期间,《中华英才》承担了对外宣传报道全球华人华侨,展示中国民间外交工作成就,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先后报道了千余位海外华人华侨界的代表人物,充分发挥了主流新闻媒体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一些重要文章发表后,分别被新华社、中新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华盛顿邮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以及《联合早报》《欧洲时报》等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转载、转发,在海内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华英才》成为对外宣传及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代表性新闻期刊之一。
目前,《中华英才》年发行量达60多万册,办刊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与提高。《中华英才》半月刊融媒体中心创建后,《中华英才》半月刊网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中华英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舆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采访人物
《中华英才》始终关注为时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和先进群体,报道范围涵盖时政、经济、文化、艺术、外交、科技、教育、社会等各个领域。
《中华英才》先后约请国务院各部委、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主要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热点问题发表展望文章并接受《中华英才》专访。
《中华英才》推出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人物,如科技界的钱学森、邓稼先、陈景润、彭桓武、于敏、周光召、朱光亚、陈省身、王选、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文化艺术界的代表人物如季羡林、巴金、曹禺、赵朴初、饶宗颐、张岱年、李可染、关山月、启功、王朝闻、王蒙、樊锦诗等;经济界代表人物如薛暮桥、陈岱孙、于光远、吴敬琏、卫兴华、厉以宁、林毅夫、张瑞敏、吴仁宝、刘永好、任正非等,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
由中国侨联、中国对外友协主管主办期间,《中华英才》先后报道了千余位海外华人华侨界的代表人物,并多次在新年到来之际,约请外国政要、外国驻华使节、中国驻外大使,在《中华英才》发表新年献词和专题展望文章。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南非总统姆贝基、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韩国总统金大中、柬埔寨首相洪森等多位外国政要,先后通过《中华英才》发表了新年献词及专题展望文章。其中,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安南,在任职期间先后两次接受《中华英才》专访。近百位中国驻外大使、外国驻华大使及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也多次就中外交流领域的重大问题接受《中华英才》专访或为《中华英才》撰写专题言论文章。
从2016年起,《中华英才》主动配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推介工程,先后推出了《艺海名家》《艺海纵论》《艺海钩沉》《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化》等重点系列专栏,相继对艺术研究院几代文化艺术名家如梅兰芳、程砚秋、黄宾虹、张庚、吴晓邦、侯宝林、周汝昌、郭汉城、冯其庸、李希凡、资华筠、范曾、刘梦溪、曲润海等大师级人物以及莫言、余秋雨、杨飞云、何家英、吕品田、谭平、张庆善、田青、田黎明、贾磊磊、宋宝珍、牛克诚、丁亚平、孙玉明、项阳、李一、吴文科、王馗、刘万鸣、孙伟科、邱春林、欧建平、朱乐耕、陈孟昕、李心峰、骆芃芃、吴玉霞等一批活跃在各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进行了重点推介报道。报道刊发后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转载转发,产生了良好广泛的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荣誉表彰
2018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期刊。
2019年,三北防护林工程40周年特别报道荣获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编辑学会联合开展的第三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优秀作品奖。
2019年8月21日,入选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出版物展”。
四、社会公益
多年来,《中华英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品牌效应,聚合各方资源,积极拓展产业链,取得了新的发展。先后主办的《中华英才》“省部长联谊会”、“外交官联谊会”、“百名英才书画展”和连续举办四届的“中国年度英才”推选活动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在新形势下,《中华英才》将秉承鲜明的办刊宗旨,不断开拓创新,更加积极地拓展传媒文化产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华英才》将以更加优异的办刊成果回报海内外广大读者,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五、刊物概况
(一)形象标识
1989年4月12日,邓小平同志为“中华英才”创刊题写刊名。此后一直以此珍贵手迹作为《中华英才》的封面刊头和刊社的标识。
(二)封面展示
邓小平同志封面(2008年1月16日)
习近平同志封面(2022年1月16日)
习近平同志封面(2022年1月1日)
习近平同志封面(2021年12月16日)
习近平同志封面(2021年12月1日)
(三)精神文化
办刊宗旨
宣传当代杰出人物,记录改革开放进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办刊理念
坚持独家、真实、客观、严谨
办刊精神
始终关注中外高端人物,关注重大新闻事件,关注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和英雄群体,报道范围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教育、艺术、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
(四)领导人题词
1989年4月12日,邓小平同志为“中华英才”创刊题写刊名。
1994年9月,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中华英才》题词。
1994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为《中华英才》题词。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中华英才》题词。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为《中华英才》题词。
199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为《中华英才》题词。
199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为《中华英才》题词。
1999年9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为《中华英才》题词。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为《中华英才》题词。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为《中华英才》题词。
1999年10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中华英才》题词。
199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为《中华英才》题词。
199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中华英才》题词。
1999年9月29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为《中华英才》题词。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中华英才》题词。
1999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为《中华英才》题词。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为《中华英才》题词。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审读《中华英才》。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审读《中华英才》。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宙读《中华英才》。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审读《中华英才》。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审读《中华英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审读《中华英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审读《中华英才》。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审读《中华英才》。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岗清(右)在出访途中审读《中华英才》。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审读《中华英才》。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审读《中华英才》。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审读《中华英才》。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审读《中华英才》。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审读《中华英才》。
束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阅读《中华英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邓楠审读《中华英才》。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棋审读《中华英才》。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审读《中华英才》。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审读《中华英才》。
六、社会评价
《中华英才》被誉为“红墙刊物”、“领袖杂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有这样的评价:“《中华英才》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不断提高宣传艺术,尽心竭力地推一大批各条战线上的中华英才和英雄集体,浓墨重彩地宣传着我们伟大的变革时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和光荣业绩,富有色彩地介绍了中外对世界有影响的各界人士,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是我国期刊之林中有影响的刊物,在我国对外交往中,特别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方面都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创刊30多年来,《中华英才》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多位领导人对《中华英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原国家副主席、中信集团创始人荣毅仁曾评价《中华英才》:“客观、公正、准确地宣传我国多条战线的光辉模范人,提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高度赞扬《中华英才》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实事求是的好刊物”。
作为人物类新闻期刊,《中华英才》在人物报道和宣传领域的影响力得到了充分肯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评价《中华英才》:“培养造就大批中华英才,为振兴中华伟业努力奋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赞扬《中华英才》“宣扬改革开放,扬我中华英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也评价《中华英才》“展中华风貌、颂英才历程”。
本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办刊宗旨,《中华英才》在对外宣传及开展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的工作成果得到了高度赞扬。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炎赞扬《中华英才》“炎黄文采经传播,策励神州万马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田纪云曾为《中华英才》题词:“英才传四海,情谊连五洲”;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曾评价《中华英才》“宣传英才人物,促进中外交流”。
联系方式:13651925336(微信同号) 15701638020(微信同号)
邮箱:290704141@qq.com
(责任编辑:吴礼明 《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