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哪位记者最应该去采访奥运,也许就是颜世雄,因为没有一个记者像他那样把自己交给了体育。
“我这辈子献给了体育事业,21岁进《体育报》,到63岁退休,42年一直吃这行饭。”那天颜世雄这么说。
颜世雄的电话号码是我同学何斌给的,不过他同时撂下一句话:不要让老同志太激动,他中风过。何斌曾任上海《东方体育日报》社长及总编辑,该报开张时,颜世雄曾鼎力相助.
但说到奥运,老同志不激动是不可能的。从我打电话给他到见面,相隔最多一小时,这期间老同志已把当年的采访证和几张剪报,还有当时中国代表团纪念章找出来了,他老伴说,如果不是她劝住,老颜还想颤颤巍巍地爬到椅子上到箱顶上找旧照片。
颜世雄两年前中风,现在走路也是一拐一拐,也许是两年拐下来了,动作也熟练了,除了张罗着给我倒茶,在聊天时,随时想起什么东西,就起身去拿,让人挺心慌的。但78岁的人了,说到体育,说到奥运,他井井有条,“我脑子还是可以的。”
“去奥运会采访,我是迟到了一届。”颜世雄言若有憾。颜世雄是哈尔滨外语大学俄文专业出来的。1981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在莫斯科举行,他去采访,报社领导对他说,其实一年前你就应该去苏联的。这指的就是莫斯科奥运会。由于中国加入美国的抵制行列,莫斯科谁都没去成。
洛杉矶奥运会,颜世雄再中榜。当年他49岁。“我当时连党员都不是,所以,领导对我这么信任,我很感激,也激励我好好参加报道。知道吗,我在洛杉矶近一个月,连赌城一次也没去过。”
颜世雄是宁波人,长在上海,读中学时就给《亦报》(后并入《新民晚报》)投稿,当时编辑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冯小秀。颜世雄一开始无非写写里弄小区的体育活动,后来到了哈尔滨,开始翻译俄文稿,有了后来颜氏体育文章的腔调。
“如果说有谁是我的偶像,我体育记者的引路人,那就是冯小秀。”颜世雄如今还这么说。
《体育报》1956年开张,那年正好颜世雄在哈尔滨毕业,铁了心地要去《体育报》,一番斡旋后终于如愿。
1974年后,为了解决夫妇两地分居,颜世雄回到上海,任职《体育报》上海记者站。“报社有啥重要任务,都想到我,倒不是和领导关系怎样,主要靠我这支 笔。”颜世雄这句话倒不是吹牛,因为他这个直筒子脾气,和领导关系也好不到哪去,只是他这杆笔,江湖上还是可以数数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他就和乒乓元 老如傅其芳、容国团、姜永宁交情都不错,家里现在还有容国团用毛笔字给他写的亲笔信。
上海站记者也同时扮 演着国家体委和上海地方的联络官职能,比如做奥运代表团纪念徽章。“当时代表团纪念品的事归新闻司管,那次老领导吴重远拿着徽章设计图样来上海,叫我和上 海徽章厂联系,最初设计和后来的图案相仿,但在外面围了几个圈,似乎是跑道。我就提出,为什么不把这几个圈拿掉,否则我们被框死了。吴重远从善如流,接受 了我的意见。直至今天我都觉得这一改动很有意义,而且胆子大,我们的奥委会标压住洛杉矶奥运会徽,而且打开框框,整个画面就活络了。”也许因为这种“活 络”,中国代表团一举拿下15块金牌,不过颜世雄自己亲历的金牌只有一块。
颜世雄负责采访球类,重点是女篮和女排,另外还有男子跳高,因为颜世雄和朱建华及其教练胡鸿飞都熟。女篮和朱建华后来获得季军,女排是他见证的唯一一块金牌,而且也许是此生的唯一,因为之后他再也没采访奥运。
说到女排,颜世雄一直珍藏了一个故事:中美女排决战日,颜世雄为中国女排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地点在排球馆所在的长滩,滕医生家。
“滕医生是外科医生,山东人,家里地方很大,也有游泳池,女排全队一大早就拉到他家里,省得到时舟车劳顿,赛前准备会也在那开的,我也在场。而午饭是我 做的。”颜世雄和女排上下都很熟,他家书桌玻璃板上还压着一张大照片:在训练馆里,郎平在帮颜世雄压腿。女排领队张一沛知道颜世雄会做饭,所以抓了他的 差。他也争气,做了一桌四川菜,“队里四川人多,所以我以川菜为主,不过就是在烹调时有点不习惯,美国人都是平底电炉,我弄了半天才掌握方法。”
冷菜是干切牛肉等,主菜是麻婆豆腐、五香肉丝,主食是炒面,加上酸辣汤,摆上桌也有八九个菜,挺好看,近20个人吃得挺香。
女排吃完饭,休息了会,就去排球馆得了奥运冠军,而颜世雄突然觉得有点遗憾:干吗不请女排姑娘集体签个名?
颜世雄说,那次奥运会感受最深的是开幕式。“每个观众都收到一个礼包,里面有各式花纸、饮料、手电,我们听口令和场上表演一起互动。后来的奥运开幕式都 是跟洛杉矶学的。还有开幕式场上100多架钢琴表演的壮观,还有志愿者,后来,我听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顿时热血奔腾”。
他找出一份泛黄的剪报,标题是“团结就是力量”,看得出这是他比较得意的作品。“这是女排夺冠时我写的一个随笔,说的是当时全场华人为女排加油的感动,从球迷的反应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力量的强大”。
他说最早的女排赛场,拉拉队强大的只有日本和韩国,而中国的拉拉队稀稀拉拉,因为当时洛杉矶的华人势力左中右的都有。但随着中国军团的一路高歌,所有中 国人都开始为五星红旗喝彩。到了女排决战,中国队击败美国队时,场上华人都是中国队的拉拉队,真可谓‘团结就是力量’”。
“我还有个很深的比较,就是美国当地华人报纸,一开始他们老爱问我们工资多少,待遇如何,我就和他们说,我们有的,你们未必有。”颜世雄这种豪气随着中 国金牌数的急增而更加明显,“无论组委会,还是采访资源,当地华人媒体都无法和我们大陆相比。记得有一场篮球半决赛,记者也要凭票进场,台湾记者还是请我 们帮忙,匀了一张给他们。”
不过这也说明,当时的洛杉矶华人小区,已经人不分左中右,都是中国奥运军团的粉丝了。而这一点,阮次山或许最有发言权了。
阮次山如今是名满江湖的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30年前是当时洛杉矶《国际日报》副总编辑。洛杉矶奥运会,某种程度而言,也是阮次山打响了登上中国大陆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