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反对声中的婚礼进行曲
“他们是目光短浅的小丑。”2000年2月28日,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计算机工业会议上,AOL高管泰德·里昂西斯(Ted Leonsis)反驳了那些反对AOL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的人,称那些反对两家公司进行合并的人目光非常短浅,他们没有看到AOL将会在新的互联网变革中担当领袖的角色,当时台下有一千三百多名投资银行家和业界人士。
此前的1月10日,在AOL与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合并计划之后,两家公司的股票双双下跌,投资者产生了一阵恐慌,合并计划受到业界的批评。MindSpring公司行政总裁 Charles Brewer认为:“合并后的公司将是一艘非常大的、脆弱的轮船。我本人并不认为每个人都喜欢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一种选择。”
Ralph Nader技术消费协会主席 James Love说:“我认为,这艘船早晚会沉。AOL公司的发展非常好,但这次合并却意味着他们将最终放弃自己的优势。”
史蒂夫·凯斯则辩称:“这是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获取信息、与他人联系、购买商品和娱乐的方式。这对我们的客户和股东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AOL称,一旦华尔街的投资人认识到合并给两家公司带来的好处,他们会更加看好公司的股票的。结果也确实是这样,投资者的信心在恢复。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Arthur Levitt先生很少就公司合并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不过他对AOL与时代华纳合并的事情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一次非常聪明的举动,并认为这是经济处在变革时期的一个现象。
可是,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还面临着美国有关部门的审批,AOL的高管们要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作证,陈述他们的合并计划,而且悬在他们头顶的是司法部的反托拉斯法。
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看, AOL与时代华纳的结合,形成一个当时价值3500亿美元、年销售总额300亿美元以上的庞大的联合体,对许多公司构成潜在的垄断威胁。分析家Michael Wallace称“这次合并使AOL和时代华纳公司在与对手的竞争中领先了一大步”。它们宣布合并时,曾在包括微软在内的许多公司中引起一定的恐慌。
时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的罗伯特·皮托夫斯基也带着疑虑说:“从广义上说,我们担心的是这两家大公司的合并将会把其他竞争对手拒之于如此引人入胜的宽带技术的大门之外。”
闪婚后的裂痕
“(在AOL公司)可以漫无目的地闲逛,在大厅里变水果戏法,给同事喷腐蚀性的化学物——如果喜欢这样的环境,请到AOL应聘。”《Quantum Quick》报曾这样调侃AOL。
一位熟悉当时情况的知情者拉尔·克拉默(Larry Kramer)指出:“在时代华纳,内容为王,编辑比发行者有更多的权利。然而,在AOL,形势发生了逆转。AOL的市场部门主导着这家公司,他们把数以万计的联网安装光盘发给用户,并销售网络连接方案,重视技术而忽视内容。”
2001年1月11日,在宣布合并一年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终于同意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举案齐眉的婚后生活似乎就要开始了,但不祥的疑云已笼罩在新公司的上空。
“从并购一开始,我们就觉得它最终将走向失败。”曾经参与合并事宜的一位时代华纳员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仅有三天时间,日日夜夜加班准备合并所需要的材料,合并一开始就显得太过匆忙而准备不足。
“当时许多来自时代华纳的员工担心AOL的团队会控制整个公司。于是,他们拒绝与这伙新亲戚一起工作。”拉尔·克拉默透露。
而AOL一方也在提防时代华纳,AOL董事长史蒂夫·凯斯为加强对新公司的控制,合并初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合并协议中,任命了直接对自己负责的四名高级职员,来自时代华纳、合并后任新公司CEO的杰瑞·莱文将无权干涉其行动或将他们开除。左右手直接听命于董事长,这实际上相当于将CEO杰瑞·莱文架空。
但表面上,高管们尽量维持一团和气,新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Turner在一次电话会议上说:“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在想,两家公司在管理和业务特点方面可能会发生一些磨擦。但我坚信,双方一定能使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
可是两家公司合并后,互联网泡沫的爆裂声噼啪作响,新公司收入迅速下降,股票狂跌,“豪华婚礼”后仅两年,公司就巨亏987亿美元,市值蒸发近1000亿美元,其中AOL部分经营收入下降格外惨重,而时代华纳部门赢利尚可,外部环境的改变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管理结构脆弱的平衡。
虽然双方当初在合并时信誓旦旦地称,这是一起对等的合并,是两个公司、两种企业文化的融合。但事实是:AOL是收购者。因为虽然新公司命名为“AOL时代华纳”,但在证券市场的交易代码仍是“AOL”。
股价的暴跌,引起了股东的不满,并引发了股东的系列诉讼,称AOL合并前涉嫌财务造假。2002年10月下旬的一期《华尔街日报》披露,AOL在并购时代华纳公司前的确有做假账的不法行为,在合并前3个月夸大了在线广告的收入。
2002年11月份出版的《经济学家》杂志也称在当年的并购案中,AOL的股票价格大大超过了其实际价值,“AOL当年恐怕是把时代华纳骗到手的”。不满在时代华纳部门扩散,AOL派在公司的高管层逐渐凋零,新公司内部出现“将凯斯和AOL通通踢出去”的声音。
2003年,AOL创始人史蒂夫·凯斯退出新公司经营,此时AOL部分仍致力于互联网拨号接入服务,而当时用户正向宽带和卫星上网转移,这动摇了AOL的核心业务,AOL在新公司中越发式微。
2003年10月14日,AOL时代华纳正式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正式更名为时代华纳,从而将原来名称中的AOL彻底去掉,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代号也改回为“TWX”。 AOL被看做是一个部门,而不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位华尔街的分析师这样评论:“这次更名所代表的意思是很明确的,一个传统的传媒巨头的互联网梦想结束了,自然要把这次失败的一些标志性的符号抹去,就像人们掸走衣服上的灰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