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断奶
孙彤宇的离职,给淘宝商城蒙上一层阴影。
2008年初,B2C市场还是群雄逐鹿的阶段。当年数据显示,当当网和卓越网分别占据18%和1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京东,占11%,排名第 四的北斗手机网占7%。前两者均以图书销售为主,后二者均是以IT、家电为主。而且它们都已在自己的领域深耕多年,淘宝商城若要再次上演C2C那种后来者 居上的颠覆战,虽有一定难度,但也不是全无可能。这也是孙黄二人看好B2C的原因所在。
遗憾的是,没有了孙彤宇的支持,最后的独立方案选择了下策。
由于下策是商城和C店的“混居”,导致了商城店和C店左右手互搏问题。按照“混居”规则,买家在淘宝网首页搜索商品,出来的结果前两位被商城店“无理由”抢占,从第三位开始,才是C店产品。
淘宝网最有价值的就是巨大的买家流量,而这些流量主要是靠C2C带来的,如今要把“最肥的肉”分给商城吃,C店卖家岂能坐视?商城刚上线,C店卖家便集体抗议。
要不要用C店流量给商城“开小灶”?或者说,要不要牺牲淘宝20%的买家流量资源去喂养占淘宝交易额3%的商城?
为此,黄若写了一封邮件分发给当时的管理层,邮件中有一个比喻:你不能把一个出生才30天的婴儿断奶,让他跟一个7岁孩子一起吃饭,这个婴儿一定饿死。
但管理层并不愿意得罪C卖家,从而影响流量和规模。不到两个月,商城断奶了——不再“无理由”占据前两名搜索结果。
既没有独立域名可做品牌宣传,又不再分享C店流量,就这样,商城在妥协中走了半年。2008年10月,黄若离开淘宝,当天,商城事业部宣布解散,首次商城“独立”失败了。
此时,商城交易额占比从当初的3%增长到6%。
以规模为“核心竞争力”的淘宝,不愿意牺牲淘宝20%的流量给份额只有3%的商城输血,可见当时的马云和陆兆禧心里,C2C和B2C的地位差别(这也就导致两年后,淘宝不得不以牺牲50%的流量给份额约8%的商城输血)。
对于黄若的离开,陆兆禧对《中国企业家》解释说,那是理念的问题,“大家都有摇摆,每个人都有摇摆。商城在逍遥子(淘宝CFO张勇)接手后也没什么进展,但是商城很适合淘宝,淘宝也很适合他(张勇),我信任他。”
按照黄若的理念,“B2C是电子商务未来的下一个制高点,淘宝必须利用已经占据市场大好形势的前提,抢占下一个制高点。”
陆兆禧却说:“商城只是一个‘甜点’。”
破而难立
至此,淘宝C2C的基因显露无疑。高层还是放不下C2C,虽然没有找到盈利模式。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当年,淘宝曾经设计出一套C2C的盈利模式,只可惜没能成功。这项名为“招财进宝”的服务,至少看起来很完美。
2006年,淘宝承诺的“三年免费”时间已到,而且击败了eBay,便开始试图在C2C上寻找盈利模式。按照eBay的惯例,C2C是通过收取交易佣金盈利的。淘宝也正是凭借免交易佣金得以击败eBay,所以,它不想重走eBay的老路,它要酝酿全新的盈利模式。
5月,淘宝卖家都得到风声,淘宝即将有“大事”发生,至于是什么“大事”,无人知晓,淘宝的保密工作向来出色。
5月10日,淘宝突然对外宣布了一套名为“招财进宝”的竞价排名系统。该系统有点类似搜索企业的竞价排名,由淘宝卖家自愿就某个关键词出价进行商品 的推广,并按照成交额来收取费用,不成交不收费。这看起来是一个能够融合关键字付费点击与eBay的交易佣金方式各自长处的完美模式。
“招财进宝”把搜索结果页面首页的前20个位置留给“竞价商品”,且在后续页面中再留出10个位置。也就是说,打开任何一个商品列表,前三屏的内容 全部是“竞价商品”。而且,少数卖家利用规则漏洞,创造出多种优化方法,其结果是买家被垃圾商品信息淹没。通常情况下,百度等搜索企业的“竞价”链接不过 三五个而已,对于不想看这些广告的消费者,只要稍微拖动一下滚动条,就可以看到正常的搜索内容。
这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可想而知。从用户的关注度来分析,淘宝留给“招财进宝”的位置,相当于占据消费者注意力(流量)的50%以上。换句话说,淘宝赌上了手里一半的流量筹码,这是它手里唯一的法宝。
随即,部分卖家公开站出来反对淘宝的这项服务,并有一些卖家成立了“罢市联盟”,并决定6月1日集体罢市。
淘宝再出奇招,让公投决定“招财进宝”的命运。6月12日,公投结果毫不意外,仅实施了一个月的“招财进宝”竞价排名服务黯然下线。不知是为了挽回 负面影响,还是腾讯拍拍宣布“三年免费”带来了压力,淘宝还宣布了一项断臂政策:永远不再用竞价排名收费。同时宣布,将继续“三年免费”的政策。
既然不靠交易佣金盈利,又不再用竞价排名盈利,剩下的盈利模式,除了广告实在找不到其它方式。
“它(淘宝)有点像当年的农民起义军,现有的秩序我都给你破坏,但怎么建我不知道。所以李自成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明朝的江山打下来,但这个江山不会是李自成的。”黄若如此评价道。
如他所说,当年淘宝反击eBay的战略,回头看来,都在自食其果。eBay靠交易费盈利,淘宝就不收交易费—导致淘宝至今找不到盈利模式;eBay 针对白领群体,淘宝走二三线城市——成为导致淘宝仿货、假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今无法解决;eBay交易用信用卡,阿里自建“支付宝”—体量惊人,却 无法盈利。
以“破坏者”身份出现的淘宝,显然不是个“建设者”,它“革命”成功以后,却又革了自己的命。
2007年初,在为阿里巴巴B2B上市“预热”的媒体见面会上,孙彤宇曾就淘宝盈利问题直言不讳:“淘宝网是一家公司,公司一定会盈利。至于怎么盈 利?阿里巴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平台,有人在上面赚钱,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在上面赚了好几万,给我们几百块、几千块他会不愿意?而且对他来讲,他也 很清楚,我们不会永远做雷锋,这个年头做人真难,我们在培育市场把电子商务做的更大,把门槛降低,让更多人可以赚钱,背后我们有自己的私心,我们的私心就 是我们也要赚钱。当然我也知道,现在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赚回来,现在我们有信心,我也不知道这个信心来自哪里,反正有信心。”
孙彤宇说这话半年后,淘宝就推出广告收费模式。凭此项收费,淘宝在2009年首次实现收支平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广告收入约15亿元,约占其总收入的85%,其它收入为增值服务和商城交易佣金收入。
“2009年,我们就没要阿里巴巴的钱,今年也没要。”陆兆禧说,但是他坚称不知道淘宝盈利多少,只知道盈利了。
外界估计淘宝今年将实现盈利15亿元,依然有85%来自于广告。按照今年近4000亿元交易额来算,15亿的盈利实在不算多,仅为交易额的0.375%,而行业平均水平约为2%,亚马逊约为3%。
“你怎么跟股东交代?”记者问。
“你别忘了我们的原则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我没有承诺股东说我们赚钱的。”过了一会,陆兆禧接着说,股东不满意的话,“(让他)换一个很会赚钱的CEO来干,他会不会把这个东西干好,自己去衡量。”
虽然,靠卖广告和增值服务实现了微薄盈利,但是,这并非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当然也不是其核心价值所在,淘宝是守着一座金矿却靠卖煤为生。
不知是一种无奈,还是一种主动选择,淘宝最终还是将盈利模式寄托在了淘宝商城身上。这是被证明过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收取交易佣金。
但是,淘宝商城能成为“一只下金蛋的母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