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莫向松,因罹患急性白血病,在14名同学的帮助和配合下,身披玫瑰,来到新希望大厦外下跪。手中所举的标志牌上写着:“借我一百万,我打工还你一辈子”,以此欲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借款百万元治病。在引发大量围观的同时,更引发了无数争议,甚至有人认为此举是“道德绑架”。
一些类似于行为艺术的方法,更像是“弱者的武器”,借此更容易引起关注,从而往往更便捷、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客观上看,舆论在对莫向松同情之余,出现不少质疑的声音,这不但不是坏事,相反彰显着可贵的理性精神,这是在一次次的社会事件中锻炼出来的公民素养。为此,对于一些类似“道德绑架”“公开逼捐”之类的事情,一些舆论都会保持一份警惕。很简单,每个人都有捍卫和追求自身权利的自由,但是须牢记自由的边界就是到他人的权利边界为止。所以,虽然众声喧哗,但很少有人因为同情莫向松而指责相关企业为富不仁。
不过,看了媒体对莫向松的报道,和一些舆论的反响,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说一句:理性之余,别忘了人性,请理解一位求生者的本能。
莫向松有两句话让人动容,一句是“我如果有能力或者有资源,也不会这么来求助”,一句是“网上的评论我都看到了,他们不是病人,没法理解我的心情,我现在就想努力让自己活下去。”应该说,莫向松的不幸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突如其来的白血病,一个是救助乏力的制度设计。相对于质疑个人是否炒作来说,追问制度设计之憾,以及如何通过正常途径缓解莫向松的燃眉之急,更为迫切,也更为重要。
就莫向松个人经历来看,目前养父养母为了给他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已经没有办法继续住院治疗了。虽然他“不太清楚官方救助的渠道”,但根据经验看,即便通过这些渠道,也不容乐观——一是需要救助的人数较多,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另外即便通过,救助的金额也相对有限。往往到最后,容易将人带入更为绝望的境地。
而一些类似于行为艺术(有时也被称作炒作)的方法,更像是“弱者的武器”,借此更容易引起关注,从而往往更便捷、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当莫向松陷入绝境,无疑这不仅是一根可以“死马当活马医”的“救命稻草”,甚至是一个最优的“理性”选择。所以,这完全可以看作是莫向松为完成生命自我拯救的本能行为。
当然,“求生本能”绝对不是可以对救助方法不加选择的理由,并且莫向松此举也无法回避有评论所质疑的“道德绑架”等问题,但看到他提出的“去孤儿院当志愿者”、“将来回报社会”、“希望能到借款企业去打工,慢慢偿还借款”等向善设想与本真考虑,还是请设身处地从莫向松的角度想一想,想办法帮他一把。